传承红色家风,留住英雄记忆
我参加过多次战役,1964年退伍后转业到地方工作,1998年退休。2007年起,我开始搜集整理赞皇籍老兵资料。我的亲戚朋友里有很多当兵的,有一次,我和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伤残军人闲聊,他的英雄事迹让我很受感动,那时我就萌生了收集记录抗战老兵故事的想法。
有了这个想法后,我很快就付诸行动。在搜集过程中,从县民政部门获得了一些老兵的名单与资料,但资料上只有对老兵的一些简要介绍,于是我四处询问,哪里有线索就到哪里,结果越查线索越多,越问老兵越多。这更加坚定了我填补赞皇籍老兵英雄故事空白的决心。“他们是我们赞皇的英雄和骄傲,我们必须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资料。”
每每有朋友来访,我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把一本本“书”拿出来介绍,这些成果是自2007年至今,我将搜集到的参加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等战役的128名赞皇籍老兵的英雄事迹,并辑印成册,包括《美好的回忆》《山村的骄傲》《赞皇老兵风云录》《新一代最可爱的人——赞皇篇》等八册。
传承红色家风,革命榜样代代相传
我父亲是赞皇县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,母亲也曾是八路军救护队的一员。从小受父母的影响,比较懂事,六岁起就开始帮着父亲给游击队送信传递消息,和母亲一起照顾伤员,于是,我早早地就产生了参军干革命的想法。
革命胜利了,我把不怕苦、不怕累,认真、踏实的作风带到了工作中。谨记父亲的教诲,干工作一定要依靠群众,坚持走群众路线,多做好事,多帮助他人。退休的日子里,我仍不忘初心,用手中的笔记录历史,用文字让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能够闪闪发光,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对革命老区最最深沉的爱的表达!
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。父亲对我的教诲,我也要教给我的孩子们:做个好人,多做好事,多帮助人;好好干工作,不能脱离群众。我和爱人工作都很忙,凡事以身作则,三个子女耳濡目染,从小就很独立自强,现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,工作认真、踏实,不怕苦、不怕累,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教育的。我上初中的孙子也是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,学习成绩很好,是我最忠实的“书迷”,我记录的所有革命英雄的故事,他都是最忠实的“读者”,还能把故事讲出来,让我很欣慰。
我的孩子们还都很孝顺。从2007年开始,我的退休工资大都用在了搜集整理赞皇籍老兵资料上,三个孩子不仅理解还很支持,特别是近几年,都是抽时间轮流陪我去采访和搜集资料。孩子们还说,和平年代,虽不能像我和父亲那样投身革命战斗,但是能为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也是很开心的。
传承红色家风,千里奔波访老兵
“倒下的烈士,我们要缅怀他们的功绩,弘扬烈士精神,用烈士精神凝聚党心、军心、民心,让正能量在全社会广泛传播,使人们真正从心中得到教育,受到启迪”,这是《赞皇老兵风云录》前言中的一句话,也是我的坚持和信念。
8本资料册、100多万字的搜集整理,对于年轻人而言都有些吃力,更何况对于我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,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,并且一做就是13年,这离不开部队对我的教育和影响。
谈到搜集的过程,我没有任何的疲惫神情,反而有一种平静和坚持。从2007年到现在,我已经跑了全国13个省份,搜集到了128名老兵的详细资料。跑的最多的是赞皇县,几乎所有的村都去过,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租车,后来为了节省开支,就骑自行车、坐客车、搭车。
为了确保搜集资料的真实性、客观性,对每一位老兵的事迹,我都要采访多个人。有时候遇到年纪大一点的老兵,一时记不太清楚,我还要来回跑很多次,才能获得完整的资料。
我的日常不是在走访的路上,就是在整理资料。一般都是用手抄的方式来整理搜集到的资料,因为我不会用电脑打字。在我的办公桌上,摆放着从事这项工作以来用尽的整整两盒笔芯,足有上百支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整理书稿也开始变得吃力,有时为写一篇文章反复修改十来遍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终于整理形成了百万字的珍贵资料并找到一些珍贵的老兵照片。
传承红色家风,坚持不懈完成梦想
我能继续坚持,是因为爱做这件事,这件事特别有意义。我不觉得累,家人对我这项工作给了不少支持。我想为我的家乡和后代做些事,给赞皇留下些抗战历史资料。
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,13年来坚持不懈,已经先后花去10多万元。我的资料册大部分都送给了相关部门和其他老兵。我把这些书留做县里抗战老兵的资料,希望后人能够全面了解那些为我们的家乡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们。
我虽已八旬有余,仍然想加快脚步,再不抓紧时间,可能就无法获得这些英雄的第一手资料了。我之前和一些老兵约过采访时间,可到约定时间才知道他们已去世了。谈起这些遗憾,我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。
闲暇之余,我也会种种蔬菜、做做健身操。身体健康了,才有精力去做这项工作。我是一个老兵,我愿意把这项工作一直坚持下去。(赞皇县文明办 于静 供稿)